【皮肤疾病】什么是虫咬皮炎

皮肤疾病 admin 3年前 (2021-01-10) 437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

虫咬性皮炎又可称“丘疹性荨麻疹”,主要与节肢动物的叮咬有关,常见的如螨,以春、夏、秋季多见。由于昆虫种类的不同和机体反应性的差异,可引起叮咬处不同的皮肤反应。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,中央可有小水疱,黄豆大小,好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。

中医对本病的记载较多,如隋《诸病源候论》有“蜂蛰”、“蜈蚣蛰”、“湿疥”等论述。人禀性畏虫毒,触诸毒便中其毒,风邪乘虚而入与毒相搏客于皮肤;或禀性不耐之体,每食鱼腥辛辣之品,脾胃运化失司,生热助湿,蕴发肌肤而发病。

[临床表现]
1.损害以丘疹、风团或瘀点为多见,亦有出现丘疱疹或水疱者。损害中央常可见有刺吮点,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。常囚搔抓引起继发感染或局部淋巴结肿大。
2.皮损多见于暴露部位。但由跳蚤、臭虫引起的多在覆盖部位。
3.自觉奇痒、烧灼或痛感。

[诊断]
1.常有虫咬史或找到害虫。
2.常有季节性,以夏季多见。
3.应与丘疹性荨麻疹区别,后者小儿多见,损害常为淡红色纺锤形丘疹或坚硬丘疱疹,对称性散发躯干四肢,常伴有胃肠道功能障碍,患儿多为过敏性体质。

中医药治疗:内治宜清热利湿解毒。


免责申明:以上所有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,建议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!
喜欢 (0)
[361009623@qq.com]
分享 (0)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

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