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?

传染病与性病 admin 3年前 (2020-10-17) 797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

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(epidemic hemorrhagic conjuntivitis)为一种新型结膜角膜炎,1969年开始流行于东南亚,1971年传到我国,为暴发流行,传染性极强,儿童比成人为轻,婴幼儿很少患本病。常发生于夏秋季节。   

病因病机:   
由微小核糖病毒(picorna virus)组中的肠道病毒70型(enterovirus type 70)引起。   

临床表现:   
与一般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相同,但较为严重。   
1、潜伏期短,约为8~48小时,多数在接触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。有较重的怕光、流泪、异物感,甚至眼部有磨痒,刺痛或眼球触痛。   
2、分泌物少,为水样或浆液性。   
3、眼睑高度水肿。   
4、球结膜下出血:发病后2~3天内即见球结膜下有点状、片状出血,重者波及整个球结膜,7~14天后消失,尢以青年人多见。   
5、角膜上皮点状剥脱:起病时即发生,用荧光素染色,在裂隙灯下可见角膜有弥漫细小的点状着色,约一周后,随结膜炎的痊愈而消失。愈后不留痕迹,不影响视力。   
6、耳前淋巴结肿大。   
极少数病人在结膜炎症消退后一周发生下肢运动麻痹。


免责申明:以上所有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,建议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!
喜欢 (0)
[361009623@qq.com]
分享 (0)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

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